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 >>  招生就业 >>  招生信息 >>  正文
宿州市旅游景点介绍
发布人:304am永利集团   | 发布日期:2015年08月21日

九女坟

九女坟位于宿州市墉桥区褚兰镇夏疃村墓山孜北坡,是一座东汉晚期的画像石墓。196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墓室由双甬道、横前室、双后室和一个耳室组成。墓门向西,墓向285度。墓室全长7米、宽4.84米。前室长3.46、宽1.93、高2.16米。耳室在前室北侧, 东西长1.4,南北宽1.2,高1.37米。墓门两个,各有甬道通前室。甬道均长1.8,宽1,高1.54米。墓门宽0.9,高1.11米。墓道为斜坡式,有阶,不规整,长5.55,宽2.68米。前后室均石砌叠涩顶,墓顶长方形,有青石藻井,藻井上有雕刻图案,墓室布满画像石刻,前室画像石刻最为集中。主要内容有神话故事并刻有门吏、车骑、宴饮、舞蹈、杂技、百戏、疱厨等人物以及神禽异兽。图案构思富于变化,造型栩栩如生,线条质朴流畅。前室藻井上,雕刻着伏羲和女娲环绕盛开的莲花,轻舒广袖,翩翩起舞。画像石刻的画面,相互关联,带有连续性和故事性。

九女坟是我省迄今发现规模较大,保存比较完好的东汉晚期画像石墓,是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历史的重要文化遗产。

灵璧虞姬墓

灵璧县城东、宿泗公路南侧,有一片终年常绿的树林,树林中沉睡着一座古墓。墓基隆起,碑石林立,静穆凝重。这就是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——虞姬墓。

二千多年前,楚汉相争的最后决战,就在灵璧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进行的。那位著名的“力拔山兮气盖世”的英雄项羽,就在这里发出了“虞兮虞兮奈若何”的仰天长吟。跟随项羽南征北战的绝代佳人虞姬,面对四面楚歌,兵败如山倒的绝境,唱出了“大王意气尽,贱妾何聊生”的悲歌,随后拔剑自刎而死。

司马迁在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中写道:虞姬容貌美丽,性情温柔,知书达礼,深得项羽喜爱。公元前202年,项羽率兵突围,败在垓下(今灵璧县沱河北岸),被刘邦率领的汉军团团围住。刘邦采用“四面楚歌”置疑兵阵,瓦解楚兵军心,致使项羽中计,导致全军覆灭,演出了令人肝肠寸断的“霸王别姬”悲剧。

相传,虞姬自刎后,项羽带着她的尸体,向南驰走,不料汉兵追至,项羽无可奈何地丢下了虞姬的尸体。后来这里出现的村庄就叫“霸离铺”意指霸王别姬之处。项羽突围后,虞姬的尸体被来不及突围的楚兵移葬于“霸离铺”东2.5公里处,后来这里出现的村庄就叫“虞姬村”,两处自得名以来,至今沿袭不变。

虞姬墓历尽千年,时坏时修。墓侧曾建有虞姬庙,庙内塑有项羽、虞姬像,人物造型极为生动。虞姬柳眉杏眼,明眸皓齿;项羽气宇轩昂,刚强剽悍。塑像四周,诗词歌赋的石刻林立。在唐宋年间,灵璧作为京师通往东南地区的必经之道,文人墨客往往三五成群到虞姬墓前凭吊揽胜,然后吟诗填词以发思古之幽情。

园内有陈列室,陈列室采用砖木结构,粉墙小窗,青灰色小瓦,内进雕梁画栋,结构巧妙。室内陈列着垓下和虞姬墓中出土的文物、有关的史料和诗词歌赋。园内还有一幅对联,颇为伤感:虞姬奈何,自古红颜多薄命;姬耶安在,独留青冢向黄昏。

五柳省级风景名胜区

五柳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宿州市市区北约30公里的夹沟镇,处于徐州图库、淮北、宿州三市的中心,总面积35平方公里,这里以“山青、水秀、洞奇、泉灵、稻香”而闻名,景区南、西、北三面环山,植物种类繁多,气候宜人。主景区内龙泉湖碧波荡漾、水质甘甜、岸边垂柳、龙柏、雪松相托,景色非常秀丽;景区的盆山洞内石笋、石柱千奇百怪,给人以丰富的想象;五柳矿泉丰富,著名的有呵泉、龙泉、珍珠泉等,属优质矿泉水;优质的矿泉水润育了著名的夹沟香稻米,宋代至明、清朝为皇宫“贡米”,素有“一家煮饭十家香,十家煮饭香满庄”之誉。

五柳景区除优美的自然景色外,还有龙泉寺、大方寺、闵祠、殷商文化遗址及古汉墓群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,实为皖北图库地区少有的旅游佳境。

闵子骞祠及墓

闵子骞祠及墓座落在曹村镇闵祠村。三面环山,泉水涌流,环境幽雅。紧傍206国道,交通便利。是我市重点名胜古迹之一,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闵子名损,字子骞,春秋鲁国人,孔子弟子,名列七十二贤之首,德与颜渊齐名。闵子以孝名天下,孔子赞曰:“孝哉!闵子骞,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间”。宋朝皇帝褒闵子为“畿圣”,历代皇帝赐匾封公,文人墨客赋诗题记,其懿行美德千古传为佳话。

闵子墓座北朝南,高6米,直径40米,近旁有两座中形墓,传说为闵子迁的两个弟弟,墓高2米,直径24米,总占地约6400平方米,墓地松柏藏密,“闵墓松风”素为宿州八景之一。闵祠始建于宋,现存殿宇14间,祠内存有古柏和千年银杏。祠外有两座碑亭,祠东公路旁还有牌坊一座,上书“先贤闵子故里”。祠东南有孝泉和闵子故居。闵祠近傍还有骞山、晒书台、洗漱沟、荷花池、芦花坡、洗砚池等景点。这里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,还有动人的传说故事。

涉故台

陈胜、吴广起义遗址---涉故台位于安徽宿州市墉桥区西寺坡镇涉故台村,东距津浦线7KM,西至206国道8KM,交通十分便利。这里古代是一片沼泽地,故名“大泽乡”。中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---大泽乡起义即发端于此。

公元前209年,陈胜、吴广与九百闾左同赴渔阳戍边,至大泽乡,因雨受阻,失期当斩。“今亡亦死,举大计亦死,等死,死国可乎!”陈胜、吴广遂智杀校尉,率众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,筑坛盟誓,诛伐暴秦。因陈胜字涉,后人遂将其盟誓之坛为“涉故台”。

涉故台呈覆斗形,北高4.6米,南高3.2米,东西长67.6米,南北宽65.5米,面积4427.8平方米,台周围绿树掩映,环境优雅。台上有古柏数株,台东沿尚存一口古井,深20余米,曰:“龙眼井”,为寺庙遗存。台上存有明万历、清道光、清光绪、民国29年四块碑记。据碑文记载,明代以前曾于此台设置过“楼台寺”。台南沿有一株古枯树,树呈龙形,通体鳞甲,曰:“柘龙树”。

台南70米中轴线上矗立一座陈胜、吴广起义大型浮雕像,雕像通高9米,宽6.2米,厚1.7米,总重120吨,雕像外形为火炬形,象征陈胜、吴广点燃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火,陈胜右手持剑指向蕲县,左手振臂呼唤起义军,吴广怒目举棒,首冲在前。此稿样在1984年全国城市雕塑评比会上获得铜牌奖。

台周围还有篝火狐鸣处,鱼腹丹书湾及七十二连营等景点,《史记、陈涉世家》载有相关故事。台东南建有陈胜、吴广起义纪念馆“鸿鹄苑”,仿古建筑,总面积2475平方米。集碑廊、文物陈列于一处,内有名家碑刻数十方,并陈列全国知名书画家馈赠书画近五百件。

涉故台作为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祥地,是中国农民战争和农民革命的源头,是历史的载体和见证,是一座伟大的历史丰碑。一九六一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圣泉寺

圣泉寺位于萧县城西北1.5公里的泉山北坡,有房舍30余间,寺依山势,殿庭门廊,颇为壮观。因寺旁有一泉曰“圣泉”而得名。

圣泉是我县最著名的一处泉水。虽仅一小池,但四季不涸,且泉水甘洌,为矿泉水中的上品,来此取水游乐者络绎不绝。涓涓细流,虽一勺之泽,却常年不涸。水质清澈味甘,堪称萧县第一泉。清人王维翰《题圣泉》诗赞云:“瀑布山腰老树前,僧寮一簇锁寒烟。不经陆羽煎茶过,谁定江南第几泉”

国家森林公园--皇藏峪风景区

国家森林公园、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、国家3A级旅游景区、安徽省风景名胜区、安徽省自然保护区、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位于皖北萧县东南。东靠京浦铁路、206国道,西有连霍、合徐两高速公路可达。北临陇海铁路、310、311国道。北距徐州市区30公里,距徐州观音机场60公里;南距宿州市50公里;西南距淮北市25公里。是江北罕见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,亚热带和暖温带交汇地带,为皖北地区唯一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次生林。景区内有木本植物190多种,700多种中草药,58种鸟类,和野兔、刺猬、蛇、獾等野生动物。皇藏峪古称黄桑峪,因昔日峪内长满黄桑树而得名。公元前205年春,项羽、刘邦大战彭城,刘邦惨败,仅和十几名随从辗转逃进此峪藏匿才幸免于难。后来,他登基做了汉朝开国皇帝,人们便将此峪改名为皇藏峪。

皇藏峪森林总面积34140亩。地貌类型为山东古老丘陵向南的延伸,最高峰平顶山海拔389米。公园内山涯陡峭,峰峦绚丽、洞泉百出、山幽林茂、古木参天,可谓是“山回疑无路,径幽峰回转”。以“奇、秀、险”著称于淮海旅游圈,素有皖北小黄山之称。皇藏峪既是科考、教研的重要场所,又是休闲、健身、旅游、避暑度假的理想胜地。景区的汉文化底蕴深厚,古树名木众多,寺庙建筑风格独特。主要景观有:锁龙桥、拔剑泉、马扒泉、仙人床、瑞云寺、皇藏洞、洗钵池、三仙洞、碑林艺术馆、美人洞、仙人桥、观景崖、果老洞、龙泉庵、龙泉洞、果老洞瀑布、肖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陵园、龙潭皎月、天门寺、蝙蝠洞、碑驮树、桃花洞、天门寺瀑布、异境天开、圣场寺晒书场、洗砚池、砚墨泉、藏书洞、等七十二处。北宋大文学家苏轼、明朝两淮运同蓟门许一诚、清朝进士陈观国、民国知县赖以平等大批文人墨客都曾亲临皇藏峪。近代,著名政治家“南海圣人”康有为于1917年春在徐州小住时,为实现多年的夙愿,曾专程来皇藏峪游览,寺僧以盐腌香椿芽款待他,令他感慨良久。他回忆起刘邦当年落难此峪时,曾以香椿芽冲饥,并留下“但愿香椿长春”的祝语,就以《咏香椿》为题写下了诗句。自此以后,皇藏峪香椿芽作为佳肴,更加身价超凡,名扬四方。景区内每年阴历三月十六天门寺举行大型庙会。

最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景点:

1、皇藏洞:景区峭壁中有一天然洞穴,深十余米,呈圆形,底平壁光,形势险峻。一巨石挡住洞口,曰“飞来石”。汉高祖刘邦曾藏于洞中避免了一场劫难,故称“皇藏洞”。

2、瑞云寺:始建于梁大同年间(公元535年),宋瑞拱年间改名为瑞云寺。它背负悬崖,面临深渊,三进三阶院落,共有房阁99间。

3、拔剑泉:泉口为锲形,似剑鞘,泉水清彻,终年不涸。公元前205年,刘邦兵败彭城,逃到此处,饥渴难耐,抽剑怒贯巨石,剑拔泉涌,故名“拔剑泉”。

4、天门寺:始建于元至正年间,明宣德四年,知州杨秘重建,更名为“天门禅院”。寺院三面环峭壁,四十四间,整个建筑依山就势,造形古朴端庄。寺内七尊玉佛,举世无双。

5、晒书场: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时,微服过宋,忽遇大雨,书简全湿,雨过天晴后,便在此晒书,书压茅草皆向西倾斜,至今如故。